好久沒寫用友了,縱然是用友軟件改名用友網絡這麼大的事,我也沒寫個驚天動地的文章出來。
  用友這幾年一直在轉型,熟悉用友的人都知道,用友產品覆蓋了大、中、小、微企業市場,這幾年用友通過分割業務,成立子公司來強化市場的滲透和執行力外,還成立了幾個面向企業互聯網的子公司,通信、友金所、用友雲達等,從盤面上來看,用友擁有通信、支付、互聯網金融、雲服務等能力,具備了轉型企業互聯網的硬件條件。
  今天暫不探討硬件部分,因為大家都可以看得到。今天著重說說用友NC剛剛發佈的“F&F變革芯戰略”,他們稱之為企業互聯網的下一個大事件。首次提前發佈待發版產品模型,公開徵集企業用戶、產業鏈合作伙伴、行業專家與社會學者等各方建議,開啟眾享模式。的確,這在用友是首次,在整個業界也是首次,擱在原來,只有發版後用戶才能看到產品,一個是為了所謂的保密,二來是要給行業和用戶帶來驚艷,但這一套做法已經失效。
  失效的原因在於,一、用戶接管了傳播和發聲的主動權,每個用戶都變成了傳播載體和渠道時,信息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對稱;二、產品要經得住用戶的挑剔,所謂“愛你才會在乎你”,從這個層面上來講,願意吐槽的才是真正愛你的人。既然原來的常規打法已經失效,那就不難理解NC為何要這麼玩了。再說直接點,用友先公佈 “雲售後服務”、“C2B個性化定製”以及“全渠道零售”三個NC6產品模型,零距離接觸用戶,發現並挖掘企業IT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明確需求與隱藏需求,這個做法看起來很“性感”。
  如此來看,此舉不禁讓人想起“小米模式”, 讓用戶可以參與到產品的設計、開發、製造甚至服務的過程中。基於用戶建議做產品,手機屬於大眾消費品,幾乎人人都會用,對於用友NC這樣的大型企業管理軟件,也能這麼玩嗎?對於小米,產品是達成參與感的手段。對於用友,發現並創造用戶的需求才是目的,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,是能真正把用戶當朋友,而不是壟斷企業口中的“顧客是上帝”,小米的用戶參與模式更多的是發現並迎合用戶的需求,那麼如果用戶沒有需求,如何發現並創造用戶的需求?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。
  從產業經濟的角度看,用友此次C2M研發模式變革僅僅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,基於用戶意見做產品,也是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。
  以傳統製造產業來解釋更直觀些,經濟發展方式急需轉變,產業結構與消費結構正面臨轉型升級。傳統經濟B2A2C(Business-To-Agent-To-Customer)的產供銷模式,鏈條長、效率低、成本高,導致產銷脫節、產能過剩,難以讓企業與用戶真正成為朋友,更加談不上粉絲及用戶參與。而經過互聯網信息化改造的B2C與C2B新經濟模式,企業將全程掌控從產品設計、原料採購、倉儲物流、生產加工、終端零售到售後服務六大環節的整條微笑曲線價值鏈,全程高度信息化,最終走向以銷定產的C2B模式,企業將與消費者建立起長期反饋,而不再是一鎚子買賣關係。
  好了,先撿好聽的說說。首先,原先產品的開發的節奏大多是這樣的,需求調研、需求分析、產品研發、測試、修改BUG、發版。(非專業人員,可能有遺漏或者不嚴謹,請多包涵,請不要在此處吐槽!),產品研發人員往往無法直接對接用戶,處於相對隔離和封閉的狀態,他們拿到的需求是經過“翻譯”過的需求,這中間有沒有信息衰減的問題?說好聽了,研發可以專註,說不好聽點是有點閉門造車。打開與用戶溝通的通道之後,研發團隊可以實時看到用戶的真實反饋,完成產品的快速迭代。敢於打破自己乃至業界的“潛規則”,也有一定的顛覆意義,要知道這首先顛覆的是自己本身。
  其次,傳播的變化,再好的產品也有用戶吐槽,既然吐槽在所難免,那就放開讓你去測試,去吐槽好了。用戶通過深度測試產品會在心裡給產品打分,甚至會完成用戶間自助服務的部分,再甚至會有用戶站出來質疑那些惡意的吐槽者。
  互聯網產品從來都是歡迎用戶來吐槽的,找到的BUG越多,產品的完善度也就越高,用戶的滿意度也就越高。其實這些吐槽的用戶都是產品的深度測試用戶,互聯網領域這種做法很雞賊,一來讓真實用戶參與了測試,降低了測試成本;二來,用戶所提及的功能或者BUG如果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處理,會帶給用戶很強的成就感。
  第三,對合作伙伴也講,他們更願意接受更加開放和透明的產品和平臺,就開放過程而言,是用戶測試的過程、反饋的過程,也是培育用戶的過程。合作伙伴可以從中找到更多與用戶接觸點。
  OK,說完好聽的,再說點不中聽的。凡事有利必有弊嗎!
  首先,開放程度的問題和徹底性的問題,因為三個模塊同時開放對一直沒乾過這事的用友是個挑戰,營銷、產品、服務等各個環節的人員是否匹配到位?為這事需要設置崗位來應對開放之後發生的事務。對外界看不過就是一個開放或者不開放的事,但是對於NC本身的開發體系可能是一次顛覆性的改變,為此組織架構都有可能調整。當然,如果開放只是一場秀那就另當別論了。
  其次,To B的產品,尤其是像NC這樣大型企業應用的管理軟件,能不能像小米一樣讓用戶全程參與,如何激發用戶來參加其中,這是一個難點,因為這裡客戶並不等於用戶,用戶全程參加、試用、吐槽的驅動力來自哪裡?既然用友從軟件走向網絡,運營的概念也就會越來越重,對於互聯網來講“無運營,不產品”嗎。
  第三,“用心聆聽企業IT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明確需求與隱藏需求”,針對每個企業的需求不同以及快速變化的特點,這事怎麼玩?溝通是可以解決明確需求的問題,那隱藏的需求呢?上面提到的運營的概念,這個部分可能需要增加產品的“智慧”程度,通過分析用戶瀏覽和使用的習慣來判斷和挖掘隱藏需求。
  寫在最後:很高興能看到用友NC這樣大型的管理軟件產品敢於轉身的勇氣,他們可以變得更輕盈嗎?在走向企業互聯網的中上用友NC這回任性了一把,或許學會任性的NC,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體驗,成為企業信息化與互聯網產業新 浪潮結合的下一個驚艷之作。  (原標題:“參與感”升級 用友NC進入互聯網深水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mzdnubqn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